瑞典大满贯之际,刘国梁赴瑞典乒联高层会议他现在算ITTF几把手?
尽管刘国梁顶着“第一副主席”的头衔,但实际权力远逊于名义排名。
ITTF的决策核心实为“双头体制”:首席执行官史蒂夫·丹顿掌握商业运营和财政大权,索林则侧重象征性事务。丹顿作为澳大利亚籍职业经理人,主导了WTT赛事体系改革和商业开发,被外媒称为“ITTF的真正掌舵者”。
刘国梁虽跻身高层,却因尚未当选执委(需通过后续代表大会投票),在决策中缺乏话语权,甚至被评价“连三把手都算不上”。
不过,刘国梁的全球影响力正通过其他路径拓展。
2025年6月,他成为首位“联合国运动会大使”,在纽约总部推广乒乓外交,提出“体育是和平时代的通用语言”,引发多国代表共鸣。
其推动的“养狼计划”(通过WTT高额奖金支持外国选手全职训练)初见成效,例如埃及选手奥马尔因赛事奖金提升得以专注职业发展。
与此形成反差的是,刘国梁的国际身份使其难以直接介入国乒技战术。虽然他在多哈世乒赛期间曾因王楚钦遭遇判罚争议出面交涉,但辞任中国乒协主席后,其工作重心已转向全球推广。
国乒目前由马琳等新教练组主导,而刘国梁更多以“观察者”身份通过社交媒体为队员助威。
高层会议之外,WTT瑞典大满贯赛场上,国乒男队正遭遇严峻挑战:梁靖崑连续两站大满贯爆冷输给世界排名百名开外的资格赛选手;林高远一轮游后排名跌至第29位;18岁小将温瑞博将在20日迎战新科世界杯冠军雨果·卡尔德拉诺,胜负悬念极大。
对刘国梁而言,2025年下半年的核心战场仍在ITTF体制内。待线上代表大会重启后,他将竞选执委席位——这是实质性参与规则制定和资源分配的必要台阶。其竞选主张聚焦解决乒乓球“区域失衡”问题,主张通过赛事分级和奖金改革提升亚非拉选手竞争力,打破中、日、欧垄断格局。
国际乒联则在最新通报中展望2026赛季,计划扩大赛事规模并筹备百年庆典,强调“做大做强再创辉煌”。但分析认为,若权力斗争持续消耗组织公信力,这一目标恐难实现。
刘国梁的转型映射了中国乒乓球的双轨挑战:国内需重建男队竞争力,国际则需在ITTF复杂权力结构中争取话语权。
尽管他尚未进入决策核心,但联合国大使身份和WTT改革基础为其提供独特筹码。若能在执委竞选中胜出,或将改变“头衔大于实权”的现状,真正推动“让乒乓球成为NBA式全球运动”的愿景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