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9-18 01:10:53

句句扎心!看完女排世锦赛意巴之战,郎平给出了掏心窝的评价

那么,中国女排的出路究竟在何方?

首先,也是最根本的,必须夯实基本功。发球、一传、防守,这些环节没有捷径可走,唯有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。其次,要紧跟世界排球的发展趋势,深入研究新的战术打法,不能闭门造车。第三,要改革人才培养机制,给予年轻球员更多的机会,让她们在实战中快速成长。最后,要重视科技的辅助作用,运用数据分析来提高训练和比赛的针对性,避免盲目性。

从这场比赛中,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。世界排球的发展日新月异,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落后。发球缺乏攻击性,一传到位率偏低,防守选位不够精准。这些基本功问题如鲠在喉,不解决它们,一切战术都将是空中楼阁。当各支强队都在利用数据分析制定针对性战术时,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。

主攻和接应位置的问题尤为突出。目前我们主打保障型接应,但一旦一传出现波动,进攻点就过于单一,只能依赖四号位的强攻。在欧美队伍拦网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,单靠主攻的强攻很难奏效。因此,我们必须做出选择:要么回归跑动型接应,要么培养强力接应。日本队身高仅173cm的接应都能打成强力进攻点,我们为何不能?

副攻线虽然是目前相对的优势,但世界强队已经不再将副攻作为主要的进攻点,因为这过于依赖一传的质量。如果我们要坚持这一特点,就必须让副攻具备强攻能力,像当年的塔伊萨那样。袁心玥拥有这样的潜力,但需要更加全面的训练。

防守方面的问题更令人警惕。如今国际比赛的攻防转换速度极快,而我们的选位和移动明显慢了半拍。这不仅仅是某个球员的问题,而是整个训练体系都需要更新换代。我们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分析对手的进攻线路和习惯,制定更加科学的防守部署。

发球环节的差距也触目惊心。意大利的跳发球既有力又稳定,而我们的发球不仅缺乏威胁,失误率还居高不下。发球是进攻的第一道关口,如果这个环节薄弱,就会陷入被动局面。

年轻球员的培养速度也亟待提升。在国际赛场上,许多年轻球员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已成为主力。我们的人才培养周期似乎过长。地方队和基层教练需要沉下心来,狠抓基本功,避免急功近利。

关于集体与球星的关系,我们的看法是:必须拥有球星,但绝不能过度依赖球星。巴西队就是前车之鉴,加比是世界级主攻,但她一人难以支撑整支球队。意大利的胜利在于整体实力,每个位置上的球员都具备世界级的水平。我们要培养球星,更要打造强大的整体。一群平庸的球员再团结也难以取得佳绩,而只有球星而缺乏整体同样无法走远。

因此,目前中国女排面临的不是某个球员或某个位置的问题,而是整体性的问题。训练方法、战术理念、人才选拔,都需要进行全面的革新。日本队之所以能取得优异的成绩,并非依赖身高优势,而是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严密的战术执行。我们有时过于强调身高,反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方面。

这场比赛为我们敲响了警钟,但绝非世界末日。我们相信这支队伍的潜力,也坚信教练组的智慧。但时间不等人,世界排球在不断发展,我们必须加快脚步。从基层到国家队,都要有一种紧迫感。基本功要苦练,战术要创新,人才要培养。这些工作都要做好,而且要做到极致。

中国女排,加油!

"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2008荷兰欧洲杯阵容:一个传奇的蓝色风暴
武僧一龙:武僧一龙 vs德国 欧利·科赫